岭南名药——化橘红
【别 名】化皮、化州橘红、化州陈皮、毛化、化州仙橘,
【概 述】广东茂名市化州市盛产橘红,又名“化橘红”,“化橘红”最早记载于《纲目拾遗》,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。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,瘴气多,民众多患痰饮。相传有罗辩者,怜悯民众苦困,种橘于“石龙”城内,所产橘红,消痰化饮有神效。明、清间,州人在州城建“华严庵”纪念罗辩,庵门楹联云:“韵事忆当年,橘树千株经手植;仙踪留此地,茅庵一所寄身栖”。明万历年间(约于1600)编纂的《高州府志》“药物”目中已有化州橘红的记载。清乾隆、道光版《化州志》对化州橘红的记述,除有传说、药效、价值、辨伪、土壤、气候、种护、采集、加工、上贡、产地及标图外,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。
【植物特性】化州橘红系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。药用部位为未成熟果实和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,在产地加工时将橘皮用刀分成两层,外层为橘红,内层则为橘白。商品名称为毛橘红。具有散寒,燥湿,利气,消痰的功能,化州橘红相册(18张)为常用中药。药用历史相当悠久。当地有正毛化州橘红和副毛化州橘红两种,前者是正品,为常绿灌木,主干明显,粗而短,一般高0.5~1米,树冠高4米左右,枝梗短而粗壮,基本无刺,嫩枝梗稍扁起棱,密被绒毛,单身复叶互生,叶片厚,椭圆形,叶翼倒心形,叶片边缘密布绒毛,嫩叶尤多,叶腋处生总状花序或花束,花萼呈杯状,萼片4浅裂,花瓣4片,矩圆形,白色;果实球形,多心室,幼果全身被雪白绒毛。花期2~3月,幼果期3~4月,果熟期10月。
【产 地】广东化州,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化州市人民政府《关于要求划定化橘红产地范围的函》(化府函[2006]25号)提出的范围为准,为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、石湾街道、新安镇、官桥镇、中垌镇、丽岗镇、林尘镇、江湖镇、合江镇、那务镇、平定镇、文楼镇、播扬镇、宝圩镇14个镇、街道现辖行政区域。
【橘红等级】现橘红商品均分等级。橘红商品以片大而薄,色橙红,质油润者为佳。以毛多而居佳。化州橘红有"正毛化橘红"和副毛化橘红"之分,据药理分析,"副毛化橘红"的药效是"正毛化橘红"的50%左右。
【炮 制】又根据加工炮制出来的不同规格,称有“光七爪”、“光五爪”等等:柚的外皮黄棕色,光而无毛茸,制成五角形者称“大五爪”;加工成六角形者称“六爪红”;外皮黄色或黄绿色,密布毛茸,有皱纹及小点,制成七角称“黄七爪”、“绿七爪”;单片呈柳叶状者称为“尖化红”、“柳叶橘红”。
【性 味】辛,苦,温。
【归 经】归肺、脾经。
【用法用量】3-6g
【药用功效】理气宽中,燥湿化痰。用于咳嗽痰多,食积伤酒,呕恶痞闷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及:“治痰症,消油腻、谷食积,醒酒,宽中,解蟹毒。
【药 理】橘红功能理气化痰,健胃消食,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满,疼痛、恶心呕吐、不思饮食之证。因其性偏温燥,故对寒湿阻气者效果更佳,常配苍术、厚朴同用,如平胃散;偏于中气虚寒者,常配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同用,如六君子汤;用于痰湿阻滞之咳喘、痰多而稀白、胸闷不适等证,常配半夏、茯苓同用,如二陈汤。在滋补药中稍佐该品,能醒脾助运,便补而不滞、滋而不腻,更好发挥滋补药的功用。
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,它含有挥发油、肌醇、维生素B1、黄酮甙等,能促进胃液分泌,有助于消化;能稀释痰液,有利痰的排出;还可降低胆固醇、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,以防止微细血管出血
(摘自《中国植物志》 、《中国药典》 、《中药辞典》 、《中华本草》)